疫情之后,口腔机构想要规避危机,必须做到这4条!!


  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相信公众的灵魂都会受到深深的触动,并引发深刻的思考。无论理念、还是行为,都有很大可能会在未来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毋庸置疑,社会的各个层面也都会随之发生巨大变革。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知名口腔修复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冯剑桥结合他所从事的专业,畅谈了我国未来口腔医疗的发展趋势。


  很多人现在回想起,过去你的牙医形象:抛开口罩是否合格,口罩戴法是否正确之外,是否有很多医生操作时,喜欢戴面罩,不戴口罩?有些医生甚至连面罩、口罩都不带?

         

原因可能是:戴口罩呼吸困难? 口罩设计不合理?戴口罩怕影响妆容?医院经济条件有限、配给很少?为了节省门诊开支?为了增加患者对医生的记忆?等等。

   

究其找医生的原则,患者可能说,我找的是名医,没错;或者说,他给我治牙从来不疼,技术不错;再或者,这么多年,我一家人一直都找他治牙,挺和蔼可亲的医生。

诚然,这些都不失为认定好医生的标准。


  这次疫情后,相信很多人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但这是人们被普及了传染病知识后才发生的变化。冯剑桥教授指出,难道戴口罩仅仅是为了防疫,只是为了减少被传染和死亡的机会吗?作为医务人员,尤其是作为口腔专业的医护人员,其实早就应该知道戴口罩的重要性。因为对医生而言,这是从医开始,骨子里就应该培养出的基本意识之一。


冯教授认为,作为门诊口腔医生,口罩、面罩、护目镜一个也不能少,而且是最低要求;在诊断、操作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省略。

    


       

口腔诊室的设计要与时代口腔诊室的设计要与时代同

  建国70年,祖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人群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有序进行,很多情况下,似乎都在锦上添花。一旦大灾大难降临,突然猛醒:原来有很多地方还需要雪中送炭。疫情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同国情一样,尚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冯剑桥介绍,疫情流行期间,口腔科很多设备对医务人员与患者都有很大潜在风险。所以,多省市的卫健委发明文禁止口腔科在疫情流行期间使用这些设备操作。但疫情过后,人们还需要正常的牙病治疗,牙医也不能消失,究竟新形式下的口腔医疗如何改进呢?冯教授说,科技以人为本,没有专业的科技不是真科技。

  近期,中华医学会刚刚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门诊诊疗工作防控建议》其中提到口腔诊室独立单元或相对独立,有利空气流通,并对口腔诊疗,感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防控要求。


    


   


  有研究表明,通风率越高,室内空气中的飞沫颗粒数量衰减越快,缺乏通气或低通气率的房间,一定会增加空气传播感染率和疾病爆发率。这就对口腔诊室的通风要求越来越高。


  冯教授介绍,新风系统有别于空调和空气净化器,原理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通过新风机将室外空气过滤并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数据表明,增加了通风,确实可以减少疾病感染几率。因此,冯剑桥教授建议,新建口腔门诊或专科医院时,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可作为双标配,新风系统相当于给门诊戴了一个大“口罩”,在关键时刻可增加通风,并防雾霾。而大多数的口腔材料操作温度都要求摄氏25度以下,空调可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这样的配置对医患双方,无论工作和治疗都是一种人文体现。实践证明,符合专业标准的独立口腔诊室,合理设计的感控,也最容易实现空气管理,正是未来口腔医院的发展方向。


  而“大排档”式的诊室,目前依然作为现有专科医院的主体形式,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门诊,最不容易实现空气管理,感染监控无法有效施行,危机四伏。冯教授指出,这样的诊室,即便没有疫情出现,患者的隐私权也无法有效保护,而且各类噪音污染严重,隐患重重,已不适合未来口腔医疗发展需要,建议尽早整改。


智能医疗与远程医疗的数字化建设必须提

冯教授预测,此次疫情过后,各行业都会加速智能化和数字化进程,数字口腔的进程也会大幅推进。

    



  虽然,大多数口腔疾病的诊疗要求椅旁工作,但几十年来,口腔数字化的进程从未停步,而且在整个医疗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以修复科为例,从诊断到修复,数字化程度极高,几乎所有的金属、非金属修复体都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制作,从过去传统的口内取模,过渡到了现如今数字化立体光学扫描印模、CAD/CAM技术、3D打印修复体快速成型技术、金属的激光熔铸技术等数字化加工,只需要数字信息传递,再不用传统的模型传递,也隔绝了门诊到加工渠道的病毒传播途径。


    

   


  冯剑桥介绍说,新一代诊所内加工技术,除了全套数字化加工外,更减除了模型修整、消毒、设计、包装、物流等时间,相当于数字化的义齿前店后厂,因为修复体加工时间和疗程缩短,精度增加,使包括美学修复在内的很多治疗更为便捷,患者甚至一天内就可完成过去需要一周或10天才能做好的修复,这种“一日有牙”技术,直接让患者感受到了智能医疗的魅力,完全颠覆了患者的传统认知,就医体验明显改观。


  众所周知,就医时间、接诊能力,是衡量医疗水平的硬指标,这次疫情爆发初期,由于接诊能力有限,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抢救时间,教训深刻。冯教授认为,口腔科虽属于小型学科,单从防疫的角度,也再次印证了口腔数字化的优势,利用数字技术缩短整体治疗时间在很多情况下的必要性。



    


   



   一个口腔修复体最终在患者口腔中行使或恢复部分功能,并保持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稳定,看似简单,其实背后包含着很多科学和哲学理念。



  众所周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收益——“少即是多”,往往是很多人的行为准则;同理,也适用于很多口腔疾病的治疗,医生要在繁-简的思维变换中,寻找每一位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冯剑桥指出:多少年来,口腔理论、材料、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其实一直是以减少椅旁工作时间为目标之一,这次突发的疫情,再次提醒口腔医务工作者,减少椅旁工作时间的重要性、必要性。


  比如,口腔种植手术,手术时总会有盲区,导板导航相当于手术时加了一个定位系统,种植体有一个安全限制,从而减少偏差,保证手术高效、安全。类似手术往往属于微创。冯教授强调,一台小小的种植手术,不仅反映医者的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医者的责任感和对科学、人性的尊重,更是对当代医学的致敬。

除了导板种植,还有美学导板指引下的美学修复,数字化贴面、嵌体等很多数字化修复体,都是以损伤最小、收益最大为目的和原则的有效治疗手段。



info@handycreate.com
———————————————————————————————————————————————————————————————————————————————————————————
工作时间:09:00—17:30
联系电话:400 101 6841
上海市宝山区富联二路177弄11号楼